9月26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廣東省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政策解讀,《實施方案》圍繞特色產業園區、公共平臺和產業基金打造產業三大支撐載體,從動力總成、底盤系統、智能網聯、車身系統、工業軟件、倉儲物流等領域筑牢產業發展六大關鍵環節,建立安全可控的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配套體系。
廣東省作為全國汽車生產和消費*大省,具有汽車產業規模大、集聚效應強,電子信息產業基礎雄厚等方面優勢,但零部件產業根植性和近地化配套不足,存在“整零比”偏低、企業綜合競爭力有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叭筝d體”“六大環節”則分別提出汽車零部件產業在產業鏈供應鏈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發展方向和路徑。
其中,在特色產業園區方面,差異化布局建設5個左右省級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園區,支持零部件企業做大做強,圍繞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圖譜開展精準招商;在產業協同創新平臺方面,圍繞汽車關鍵核心零部件建設各類研發創新平臺,打造世界知名的國際汽車生態交流平臺、汽車芯片應用驗證公共服務平臺等;在基金投資引導方面,推動設立省汽車產業發展基金。
在動力總成領域,提升混合動力系統配套比例,發展電池電機電控,建立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和材料研發制造體系;在底盤系統領域,提升線控底盤集成化開發水平,掌握智能制動系統核心技術,提高轉向系統配套能力,拓展大型底盤零部件近地化配套資源;在智能網聯領域,加快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展汽車新型電子電氣架構,開展汽車芯片應用推廣示范。
在車身系統領域,推動車身輕量化發展,優化車身系統配套供應商布局,推動數字化轉型;在工業軟件領域,推進汽車工業軟件核心技術攻關,構建開放協同的國產工業軟件標準體系,實施汽車工業軟件應用牽引;在倉儲物流領域,提高第三方倉儲物流服務比例,構建零部件區域配送中心,推動汽車生產物流向柔性和精益方向發展。
該政策解讀表示,力爭到2025年全省整車產量突破430萬輛,實現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超1.25萬億元,零部件產業營業收入超5900億元,“整零比”達到1:0.9;打造兩三個產值超100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園,培育1家營業收入超500億元、3-5家超百億元的零部件企業集團、100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汽車零部件企業,車規級國產芯片當年應用總量比例系數達到20%。